张小龙和他的孤独星球
2017-10-19 16:33:36
  • 0
  • 1
  • 7

微信公众号:无冕财经

来源:微信公众号:无冕财经 于蒙

  9月25-28日,微信更改了启动画面,画面中的“蓝色弹珠”从非洲大陆转到了中国。

  有些人说这是马化腾热爱天文学的例证。但不知道蓝色星球下,那个孤独的背影对此怎么想?

  那个背影是传说中最文艺的产品经理,被网友称为“乔布斯的中国接班人”。

  他才华横溢,年少成名,在15年前就是中国TOP10的全栈工程师。

  他深谙人性,曾用漂流瓶和摇一摇击中了亿万人的弱点,却曾被人民日报写为“在100多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大名的人只是个悲剧人物。”

  他曾说在寻找成长的过程中,过去的那些经历反而造就了他谦逊、冷静、不骄不躁的性格以及做事风格。

  他是张小龙,如今是腾讯副总裁、微信之父。

  而曾经的他,却是内向不懂沟通的少年,在多年后终于明白:“这些处于劣势的性格会伴随着人的成长和自信,终有一天会跟压迫中的弹簧一样反跳的更高。”

  1

  2011年,张小龙接受母校华中科技大学邀请返校,在一间小小的自习室里,他第一次分享了微信的产品历程。

  彼时的微信刚发布“摇一摇”功能,用户数首次突破5000万,但慕名而来的学生却只有20多人。

  ▲微信“摇一摇”功能。

  这并不影响张小龙分享的热情高涨,他带着学弟学妹用“摇一摇”互相添加微信,并且告诉他们:“这个体验跟技术没有关系,但是如果你没有找女朋友,你就理解不了这个体验,因为这是一个性的暗示。”

  “咔嚓”声是暴力又性感的来福枪上膛,而女生如果摇得太大力,还会看见一个“bug”,裸露的大卫的生殖器。

  面对台下学生“不怀好意”的哄笑,张小龙正经地说“别以为我在开玩笑,我是很正式的!”原来这个设计是来自弗洛伊德的理论:人的所有动机都源自性冲动。

  这是他洞察用户需求的基本方法论。

  “你要了解他们的欲望,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他们。并且他们在使用的过程里是按照你的预期来的,你知道他们会怎么样自己演化,你在旁边看热闹就行了。”

  这场演讲持续了50多分钟,很难想象,20多年前,在同一个地方,他还是一名内向又话少的普通工科男。

  在那个男女生比例高达7:1的工科院校,孤独是张小龙的常态。没课的时候,他大多数时间都在沉默的踢球、钓虾。

  他告诉台下的学弟学妹,“「摇一摇」更像是一种交往的体验,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找到更多方法去和别人交往。”这句话,好像也是对他自己所说。

  2

  他从小就不善人际交往,喜欢远离人群,躲起来看书或者一个人思考。张小龙在湖南老家的表哥这样回忆他“文静得像个妹子,与我们嗨不来”。

  孤独,这个词几乎串联了张小龙前半生。

  即使是成为腾讯副总裁之后,他也一直避免参与社交场合。每周的早会,他先是借口起不来不去参加,马化腾说让自己的秘书叫他起床,他又推脱路上太堵。

  他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,这个性格上的“劣势”某方面促成了他的事业成功。Foxmail、QQ邮箱、微信,他先后做的产品,都是为了沟通而生。

  正如他在饭否上的独白:“这么多年了,我还在做通讯工具。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,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。”

  ▲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演讲,这是他出席的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。

  后来微信火了,他提出“用完即走”的概念,这并不被外界理解。

  赶用户走,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。然而只要稍微理解张小龙的人,就不会对他说出这句话感到奇怪。

  他在做第一个产品Foxmail的时候,就对用户有不同的看法。

  那时他拒绝毕业时分配的电信局工作,自己南下广州,想在互联网行业大有所为。

  他先后去了两家IT公司打工,在第一家公司遇到曾在IBM工作过的美籍华人梅先生,张小龙在他手下做了许多关于数据库的高水平研究。

  但没过多久,这家公司倒闭解散,张小龙失业了。这时的他刚毕业不过两年。

  他一个那么内向的人背井离乡,独自在言语不通的广州奔波,以为跟对了人找到了团队,却又要面临找工作的挑战。

  这期间,他如何度过的不安和压抑的每一天,可想而知。

  还好,他在第一家公司把技术磨练得炉火纯青,很快找到了第二份工作。

  但是这次他自己放弃了,他厌倦了在公司当螺丝钉的生活,整天只能开发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软件。于是,他开始在夜里自己开干。

  做策划、敲代码、搞设计,张小龙一个人就像一座公司,火力全开。

  Foxmail就这么诞生在那些夜晚的合集里。上线四年,靠他一个人就写了7万多行代码,收获了200万用户。但是,软件免费。

  周鸿祎就此曾经“教育”他,“要加广告,要盈利”。但每次张小龙都懵懵地问“为什么非要这样?只要有用户,有情怀就好了。”

  不理解他的不止有周鸿祎,还有人民日报记者魏然,他把张小龙创作Foxmail的冲动,写作“一个程序员怀才不遇的惆怅”。

  3

  不可否认,他当时采访的确实最落魄时期的张小龙,从公司辞职的他没有固定工作,靠临时给别人写程序为生。FOXMAIL已更新了三个版本,知名度越来越高,但张小龙却并没有赚到什么钱。

  他不想做商业软件。

  而且日益增长的用户让他感到烦恼,他只想做技术,可是每天都有200万用户在背后追赶,催他“快改进快升级”,对张小龙来说,这样一个免费软件做起来太累了,他想放弃。

  他告诉魏然,“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,也许再过半年,找不到合适的发展机会,干脆去美国算了。”

  此刻的张小龙不敢再做梦了,他只想尽早把Foxmail交出去,然后一走了之。

  ▲Foxmail现在的登录界面。

  他完全没意识到Foxmail的价值,直到1998年的一天,和张小龙同岁的雷军打来电话,想要收购Foxmail。

  彼时的雷军,仅29岁就当上金山的CEO,而坐拥百万用户产品的张小龙却仍然没什么自信,他弱弱地报价15万,最后却被忙着做联想注资的雷军忘在脑后。

  两年后,博大又找上了张小龙,以1200万的价格,收编了张小龙和Foxmail。张小龙一跃成为副总裁,却并没有得到曾经渴望的成就感,反而涌上一股背叛初心的悔恨。

  发布会当晚,他写了一封伤感的信:“从灵魂到外表,我能数得出它(Foxmail)的每一个细节……在我的心中,它是有灵魂的,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,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。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。”

  在那之后,张小龙很长一段时间陷在自己的情绪里,最后他选择拿着这笔钱,和现在大多数逃离北上广的青年一样,买了辆车,去了一趟西藏。

  后来他回忆起这段日子,他说,“我的30岁转型地很平缓。”

  4

  之后的五年,曾经的天才工程师张小龙几乎处于停滞状态。

  而这五年,从美国归来的李彦宏创立了“百度”,马化腾的QQ初具规模,阿里巴巴度过非典危机,第一次在冯小刚电影里打起了广告。

  BAT格局初现,门户网站崛起又陨落,互联网江湖的优胜劣汰仍在继续。

  有人说他错过了最黄金的五年,但张小龙却又奇迹般的在2005年这个关键节点,和他的Foxmail被打包卖给了腾讯。

  张小龙就这么“稀里糊涂”的,又进到了日后三分天下的腾讯阵营。

  在腾讯开始的三年,张小龙的日子并不好过。他虽不再是怀才不遇的惆怅程序员,却变成了陷入瓶颈的产品经理。

  他被分去负责QQ邮箱,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。

  因为一味的模仿MSN和Gmail,再加上从前做电脑客户端的思维没有转换过来,张小龙做的QQ邮箱犹如拖拉机,笨重无比、速度超慢,被网友骂“又烂又差”。

  这是张小龙做产品开发第一次遭遇失败。有整整两年时间,他都无法突破自己,而QQ邮箱沦为腾讯最边缘的产品。

  直到马化腾开始介入,与张小龙的团队来往了1300多份邮件后,他们推出了精简版QQ邮箱,用户量才慢慢上涨。

  马化腾后来回顾这次改版说道,“张小龙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互联网思维:从做重到做轻。”

  找到感觉的张小龙顺水推舟,推出超大附件功能抢占空白市场,又在漂流瓶功能的试验中,抓住大众“孤独”的软肋,获得意外成功。QQ邮箱终于崛起,慢慢赶上了网易。

  这让张小龙稍稍得到慰藉,这才硬起腰杆,开始把QQ邮箱打磨地更像自己,以此赋予它灵魂。

  登录页写有他买过版权的海子诗歌或许巍歌词,在QQ邮箱入口位置的,还有可能是朋友女儿的一幅涂鸦,或者几句马丁·路德·金的名言:“到头来,我们记住的,不是敌人的攻击,而是朋友的沉默。”

  和菜头后来评价,QQ邮箱的成功是张小龙在腾讯一次孤独的变形。

  ▲QQ邮箱现在的登录页面。

  然而,变形之后,张小龙的处境并没有改变太多。邮箱的盈利模式一直模糊不清,偏居广州的张小龙团队仍然游离在边缘地带。

  直到2010年,他从一款叫kik的产品中看到能做微信的可能性,于是深夜发邮件给马化腾申请,马化腾只回复了4个字“马上就做”。

  这一年,张小龙已经41岁了,他在腾讯内部最大的名气还是一次内部网球比赛的冠军,和那个最爱吸kent牌香烟的男人。

  如果没有微信,曾经的少年英雄张小龙也许就此湮没于芸芸众生。

  2010年11月,张小龙的类微信项目正式立项。同月,他在饭否上开通了账号,回望过去:

  “这两年,我博览了群书和群山,路过了死亡之谷和罪恶之源,现在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粗气了。”

  但留给张小龙的时间并不多了,外部有雷军领先发布三个月的米聊,内部还有两个团队同时在做相同项目的开发。通过饭否,我们可以窥见他当时的担心:

  “敌人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:别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拿你当敌人啊。”

  “不害怕,不着急。”

  这是41岁的张小龙再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,他还不甘心。

 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团队,像矿工一样,在黑夜中连续通宵地做开发,困了就做俯卧撑,练杠铃,实在不行就睡在公司买来的行军床,像战士一样抢登这次时代的浪潮。

  他们的故事鼓励着很多人,导致后来行军床成为很多创业公司的标配。

  在微信上线4个月之后,面对微博、米聊的夹击,张小龙说,“哥喜欢的不是产品,是战争。”

  后来的故事,我们都知道,这场战争中,微信赢了。

  5

  六年后的今天,微信用户数超过9亿,成为中国的国民社交应用。而微信正变得越来不越不像张小龙想要的样子。

  ▲201年微信月活跃用户突破9亿。

  他希望微信成为连接人的工具,解决人们的沟通问题用完即走。但成千上万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却违背了他的初心,他并不想做一个媒体化的平台;他说,微信越来越让一些用户感到焦虑与焦躁,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信息,甚至神经质,这让他非常担心。

  于是他推出了小程序,希望在微信里还有一个功能,静静地躺在那里,不推送,不发声,当用户有使用需求的时候,能在微信上实现。

  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“用完即走”,他正在“曲线救国”,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微信本来的样子。

  如同他在上一次微信更改启动页时,让设计师加上的那句来自MJ的话:“如果你说我是错的,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。”

  ▲微信上一次更改的启动画面。

  张小龙变得越来越自信,这不是职位晋升带来的,而是在一次次失落的经历和正确的判断中磨砺出来的。

  Foxmail、QQ邮箱、微信,这三件张小龙拿时间打磨出灵魂的艺术品,都曾在黑夜中攀着荆棘摸索过、沉寂过。

  那么,在黑夜中支持张小龙的是什么呢?或许是他最爱的摇滚乐,或许就是他曾经在2015年分享过的那首汪峰的《一百万吨信念》:

  不要相信电视广告

  不要相信排行大榜

  不要相信花边新闻

  不要相信存款利息

  不要期盼好运到来

  ……

  你至少需要有一百万吨的信念

  也许或可能勉强继续活下去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